小儿脱肛可能由排便功能紊乱、腹压增高、盆底肌肉发育不全、直肠黏膜脱垂、先天性巨结肠症等病因引起,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
1.排便功能紊乱
排便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肠道压力增加,进而引起直肠壁下移,久之可导致脱肛。可通过药物调理改善便秘和腹泻的情况,如乳果糖、双歧杆菌等。
2.腹压增高
腹压增高的情况下会导致肛门周围组织承受过大的压力,从而出现脱出的现象。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塞露进行缓解,必要时需及时就医通过手术切除肥厚的肛腺及其他病变组织。
3.盆底肌肉发育不全
由于先天因素导致盆底肌张力不足,无法有效支撑直肠位置,易发生脱垂。针对此病因,建议采取提肛运动来加强盆底肌力量。每次收缩肛门3秒后放松,每日做2-3次,每次10-20分钟。
4.直肠黏膜脱垂
直肠黏膜脱垂是由于直肠黏膜层与固有层分离,当腹内压增高时,就会导致直肠黏膜向下移位,严重者甚至会完全脱出肛门外。对于轻度的直肠黏膜脱垂,可以通过硬化剂注射、胶圈套扎等方式进行治疗。
5.先天性巨结肠症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指胎儿时期神经节细胞数量减少或缺如,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近端肠管逐渐扩张,形成巨结肠。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见手术方式包括Soave手术、Duhamel手术以及Swenson手术等。
家长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排便习惯,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体检,特别是新生儿期和婴儿期的常规保健。同时,注意保持宝宝的肛周清洁干燥,避免穿着过于紧身的衣物摩擦肛门区域。
1.排便功能紊乱
排便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肠道压力增加,进而引起直肠壁下移,久之可导致脱肛。可通过药物调理改善便秘和腹泻的情况,如乳果糖、双歧杆菌等。
2.腹压增高
腹压增高的情况下会导致肛门周围组织承受过大的压力,从而出现脱出的现象。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塞露进行缓解,必要时需及时就医通过手术切除肥厚的肛腺及其他病变组织。
3.盆底肌肉发育不全
由于先天因素导致盆底肌张力不足,无法有效支撑直肠位置,易发生脱垂。针对此病因,建议采取提肛运动来加强盆底肌力量。每次收缩肛门3秒后放松,每日做2-3次,每次10-20分钟。
4.直肠黏膜脱垂
直肠黏膜脱垂是由于直肠黏膜层与固有层分离,当腹内压增高时,就会导致直肠黏膜向下移位,严重者甚至会完全脱出肛门外。对于轻度的直肠黏膜脱垂,可以通过硬化剂注射、胶圈套扎等方式进行治疗。
5.先天性巨结肠症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指胎儿时期神经节细胞数量减少或缺如,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近端肠管逐渐扩张,形成巨结肠。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见手术方式包括Soave手术、Duhamel手术以及Swenson手术等。
家长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排便习惯,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体检,特别是新生儿期和婴儿期的常规保健。同时,注意保持宝宝的肛周清洁干燥,避免穿着过于紧身的衣物摩擦肛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