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抽血后皮下瘀血是怎么回事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抽血后皮下瘀血可能是由维生素K缺乏、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药物影响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K是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和X所必需的辅因子,当人体缺乏维生素K时,会导致这些凝血因子合成不足,从而引起出血倾向。可通过口服或注射维生素K制剂进行补充,如依诺肝素钠软胶囊、醋酸可的松注射液等。
2.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任何一步出现异常,导致止血功能受损,此时由于凝血因子活性降低或者凝血途径受阻,使凝血时间延长,容易形成皮下淤血。针对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通常需要找到根本原因并给予相应处理。例如血友病A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人源纤维蛋白原来进行治疗。
3.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导致止血功能下降,轻微创伤后易发生出血不止的现象。对于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可遵医嘱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甲泼尼龙片、片等。
4.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而发病,典型表现为皮肤紫癜、黏膜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组胺药来缓解症状,常用有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
5.药物影响
若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钠片等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抗凝血的药物,则可能会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进而影响凝血功能,导致凝血功能减低,在抽血后会引起皮下瘀血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停用相关药物,并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是否有新的瘀斑或出血点,同时还要注意是否有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血小板计数等实验室检查评估病情。
66
2024-03-18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