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和尿毒症的区别在于定义、临床表现、治疗方式、预后等方面。
1、定义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导致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使代谢产物及毒素不能排出体外,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全身性症状等,致使机体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是指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
2、临床表现
慢性肾衰竭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只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不适。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出血、头晕、心慌等症状。尿毒症患者会出现水肿、皮肤瘙痒、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心慌等症状。
3、治疗方式
慢性肾衰竭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氢等利尿药物,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缓解水肿的症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枸橼酸钾等药物,纠正酸中毒,防止出现高钾血症。如果患者出现高血压的情况,还需要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厄贝沙坦等药物进行降压治疗。尿毒症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碳酸司维拉姆、碳酸氢钠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肾移植手术进行治疗。
4、预后
慢性肾衰竭患者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肾脏功能持续下降,最终发展为尿毒症。尿毒症患者如果进行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5、其他
慢性肾衰竭患者可能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需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硝苯地平、二甲双胍等药物进行治疗。
慢性肾衰竭和尿毒症的区别有很多,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