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两手颤抖是什么原因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两手颤抖可能是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脑梗死后遗症、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的表现,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1.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通常由遗传因素引起,涉及神经传递物质多巴胺代谢异常,导致肌肉控制障碍和不自主运动。这会导致双手出现节律性的细微震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伴有声音嘶哑。是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的作用,缓解特发性震颤的症状。
2.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丧失,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降低而乙酰胆碱相对增多所致。主要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通路的神经细胞发生病变,导致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以致乙酰胆碱的功能相对增强,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左旋多巴片通过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内多巴胺的合成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提高其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和基础代谢率增高,此时会出现心悸、出汗、手抖等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体重下降、焦虑不安等表现。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轻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不适症状。
4.脑梗死后遗症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软化坏死,当梗死面积较大时,可能会导致大脑皮层运动区受损,进而影响肢体运动功能,表现为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若累及锥体外系,则可能导致手部震颤。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需针对具体情况制定方案,物理疗法包括功能性锻炼和平衡训练,旨在恢复受损的大脑区域的功能,以减轻手部震颤。
5.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铜代谢障碍导致铜在身体各处沉积,尤其在肝脏和大脑中的积累。铜在大脑中的积聚会影响基底节的功能,导致运动协调障碍和震颤。低铜饮食和锌补充是管理肝豆状核变性的常用策略,有助于减少体内铜的摄入并促进铜的排泄。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以及甲状腺功能,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神经传导研究、肌电图或头颅MRI扫描等进一步的诊断测试。
66
2024-03-17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