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神经源性膀胱炎是怎么引起的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神经源性膀胱炎可能是由神经损伤、脊髓病变、多发性硬化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脑卒中后遗症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导致神经传递功能障碍,影响膀胱壁肌肉收缩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从而引起排尿困难、尿失禁等症状。对于神经损伤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药物进行治疗,如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等。
2.脊髓病变
脊髓病变是指脊髓组织发生结构改变,包括炎症、肿瘤、外伤等,这些病变可能会压迫或损害脊髓及其传导束。由于脊髓是控制膀胱和肠道运动的主要部位之一,所以当其受损时,会导致膀胱功能异常。针对脊髓病变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常采用间歇导尿法来缓解症状。此方法通过定时排出膀胱内积聚的尿液以减轻压力,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病程中会出现多个时间点的复发缓解。这种疾病会导致神经纤维周围的髓鞘受到破坏,进而干扰神经冲动的正常传导。膀胱和肠道的运动受控于大脑和脊髓中的神经元,因此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症状可能包括尿频、尿急以及便秘或腹泻。对于存在排尿障碍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夜间滴定剂量的抗胆碱能药物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类药物可以减少膀胱的过度活动,改善夜间的储尿能力。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神经细胞内的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使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蛋白功能丧失,影响神经信号的传导。而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也属于植物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容易受高血糖的影响出现功能紊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α-硫辛酸片、依帕司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保护神经免受进一步的损伤。
5.脑卒中后遗症
脑卒中后遗症是指脑血管意外后遗留下来的长期或永久性的身体功能障碍,其中包括排尿功能障碍。这是因为脑卒中可能导致控制膀胱和尿道的神经受损或死亡,使得这些区域失去了正常的生理调节。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可尝试针灸疗法来辅助管理排尿问题。针灸能够刺激特定穴位,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再生修复,但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
建议定期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膀胱功能评估和神经电生理测试,以监测病情变化。在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炎后,应避免长时间憋尿,以免加重膀胱负担,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66
2024-03-2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