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中医下肢水肿的原因和治疗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中医下肢水肿可能因肾虚水泛、脾虚湿盛、肝郁气滞、血瘀水停或肾阳虚衰等病机所致。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药物治疗可选用健脾利水、温阳利水、疏肝理气等方法。
1.肾虚水泛
肾虚水泛是指肾脏功能失调,无法正常地调节体内水分代谢,导致水液潴留于体表而引起水肿。这种病理状态会导致体内水液代谢失常,从而引发下肢水肿。补肾利水法是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滋补肾脏来促进水液代谢。例如,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2.脾虚湿盛
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不能运化水湿,导致水湿停滞,进而出现下肢浮肿的症状。健脾祛湿是治疗脾虚湿盛的主要方法,如四君子汤、香砂养胃汤等中药方剂可选用。
3.肝郁气滞
肝郁气滞可能导致气血不畅,影响到水液代谢,使水液停留在下肢,从而引发水肿。疏肝理气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可通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逍遥散等中药方剂改善症状。
4.血瘀水停
血瘀水停指血液运行不畅,导致水液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下肢水肿的情况。活血化瘀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用药物包括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
5.肾阳虚衰
肾阳虚衰时,肾气不足,不能温煦脏腑经络,导致水液代谢失常,进而引发下肢水肿。温补肾阳是治疗肾阳虚衰的主要手段,可用附子理中丸、右归丸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针对下肢水肿,建议患者定期监测体重变化,以评估水肿的程度和进展。此外,还可进行超声心动图、肾功能检测等,以排除心脏和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
66
2024-03-1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