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穿孔
胃穿孔是指胃壁发生破裂,导致胃内容物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引起炎症反应。这会导致急性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手术切除病变部位是治疗胃穿孔的主要方法,如胃大部切除术。
2.胆囊穿孔
胆囊穿孔通常由胆囊结石引起的胆囊炎发展而来,当胆囊壁出现坏疽和穿孔时,胆汁流入腹腔,引发继发性腹膜炎。典型表现为右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对于胆囊穿孔患者,需要进行紧急手术以移除受损的胆囊,例如开腹手术中的胆囊切除术。
3.绞窄性肠梗阻
绞窄性肠梗阻是由肠道血供受阻引起的,如果不及时解除梗阻,可能导致肠管缺血坏死,进而引发继发性腹膜炎。临床表现包括阵发性腹部绞痛、停止排气排便以及腹部膨隆。手术切除坏死肠段是解决绞窄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段,如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
4.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由于胰液外溢进入腹腔,激活胰酶原导致自身消化,从而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并释放出大量促炎因子,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典型症状为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以及血清淀粉酶升高。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可用于缓解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症状,通过将一根柔软的导管插入十二指肠,然后注入药物来打开堵塞的胰管。
5.肝破裂
肝破裂是指肝脏受到外力作用而导致的损伤,如果未得到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腹腔内出血和感染,引发继发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为右上腹剧痛、失血性休克、黄疸和腹部压痛。若肝破裂严重,则需行剖腹探查术以修复裂口,必要时可能还需行肝叶切除术。
针对继发性腹膜炎,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超声波检查、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便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此外,患者应遵循医嘱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脂肪摄入,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影响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