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肠道溃疡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保护作用,导致胃肠道上皮细胞损伤。易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引起出血或穿孔。
2.出血
由于药物抑制了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的合成,使得止血过程受阻,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3.肝功能损害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毒性影响,导致肝细胞受损,进而引发肝功能异常。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胀、体重减轻等,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肝硬化。
4.肾功能损害
该类药物经肾脏代谢,长时间使用会加重肾脏负担,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肾功能下降。可能引发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尿量减少、水肿、高血压等,严重时会导致永久性肾功能丧失。
5.过敏反应
个体对某些非甾体抗炎药产生免疫应答,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典型症状包括荨麻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重症可致过敏性休克,需紧急处理。
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期间,应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定期进行体检,以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