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不完全性肠梗阻可能是由于肠套叠、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等原因所引起的。
1、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管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从而引起肠梗阻的症状。小儿常见的肠套叠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儿童,主要是由于肠道蠕动节律紊乱、肠道感染、肠道发育等因素所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血便、腹部肿块等症状。对于肠套叠的患者,可遵医嘱通过空气灌肠、钡剂灌肠等方法将套进去的肠管推回原来的位置。如果通过空气灌肠、钡剂灌肠没有使肠管恢复正常,患者就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如肠套叠松解术等。
2、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肠道的内容物排出受阻,此时肠道内的内容物不能够正常排出,从而导致肠道内压力增高,使肠管扩张,患者会出现腹痛、呕吐、血便等症状。如果患者肠梗阻的症状比较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灌肠等保守治疗方法。如果患者肠梗阻的症状比较严重,就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如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等。
3、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如或者发育不全,导致肠管出现痉挛性狭窄,从而使肠道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从而引起肠梗阻的情况。患者一般会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先天性巨结肠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开塞露等进行治疗,可以促进排便,缓解肠梗阻的症状。如果患者症状比较严重,也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如肠造口术、肠吻合术等。
除此之外,肠梗阻还可能与肠道肿瘤、肠道外肿瘤压迫等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