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链球菌感染
由于细菌产生的毒素和蛋白分解酶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而引起水肿。抗生素治疗是关键,如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
2.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通过干扰肾脏正常功能而导致水肿。这些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等。停用该药物后观察水肿是否减轻是处理方法之一。
3.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甚至硬化,进而导致肾功能衰竭,出现水肿。常用的降压药物有硝苯地平片、氢片等。
4.肾小球肾炎
当机体受到感染或存在其他应激因素时,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肾小球细胞,导致炎症反应和损伤,从而引起水肿。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环磷酰胺注射液、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5.糖尿病肾病
高血糖状态下,肾脏微血管病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电荷屏障受损,血浆白蛋白漏出增多,形成蛋白尿,蛋白尿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腔进入组织间隙,引起水肿。控制血糖水平是治疗的关键,可通过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来实现。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指标,以评估病情变化。饮食方面宜低盐饮食,限制每日钠摄入量小于3克,有助于缓解水肿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