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体侵入外耳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导致局部红肿、疼痛和分泌物增多。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于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炎症因子刺激会导致鼓室积液,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青霉素类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比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氨苄西林丙磺舒分散片等。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通常由急性中耳炎迁延不愈发展而来,也可能是急性坏死性中耳炎的后遗症,病变主要位于中耳,包括鼓室、鼓窦和乳突腔,可伴有长期耳内流脓的症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手术的方式清除中耳内的病变组织并引流,常用术式为鼓室成形术、鼓室探查术等。
4.外耳道胆脂瘤
外耳道胆脂瘤是一种良性但具有破坏性的皮肤良性增生,当其体积增大时,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作用,进而诱发耳部不适症状。对于外耳道胆脂瘤,一般建议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处理。例如常见的外耳道壁扩大术、乳突根治术等。
5.霉菌性外耳道炎
霉菌性外耳道炎多由真菌感染引起,真菌大量繁殖会产生毒素以及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会刺激外耳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可以按医嘱使用含有抗真菌成分的药膏进行局部治疗,如酮康唑软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
针对老年人耳朵流脓的情况,应避免自行掏挖耳道,以免加重损伤,同时注意保持耳道干燥清洁,避免接触水。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完善耳镜检查、听力测试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