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热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传染病,其产生的毒素和炎症因子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应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进而引发持续高热。体温通常会高于正常范围,且可能伴随出汗不退热的现象。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身体代谢加快和散热障碍。
2.关节炎
当布氏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扩散到全身各处时,可能会累及关节组织,导致关节发炎。此时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浸润,滑膜增生,分泌积液,从而引起关节疼痛和肿胀。症状多为游走性,常见于大关节如肩、膝、腕等,还可能出现红斑、结节等症状。
3.睾丸肿胀
布氏杆菌通过血液传播至生殖器官,可导致睾丸受到感染而发生炎症反应,表现为睾丸肿胀。肿胀通常发生在单侧或双侧,伴有疼痛,有时可见阴囊皮肤红润。
4.脓肿形成
布氏杆菌在体内繁殖过程中会产生毒素和酶类物质,这些物质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毒性作用,能够破坏周围组织结构,引起局部坏死和化脓。病变多位于淋巴结、肝、脾等处,形成大小不一、质地较硬、表面光滑、界限清楚的包块。
5.心内膜炎
布氏杆菌可通过血流播散的方式到达心脏,附着在受损的心瓣膜上大量繁殖,进而诱发心内膜炎的发生。患者会出现发热、心脏杂音、贫血、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心力衰竭的表现。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培养法以及PCR检测来确定是否存在布氏杆菌感染。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注射用硫酸链霉素等。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同时还要定期复查,以便监测病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