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放疗后骨髓抑制是什么意思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放疗后骨髓抑制是指接受放射治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暂时抑制,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防御和凝血功能。
放疗后骨髓抑制是由于大剂量电离辐射直接作用于骨髓干细胞及其微环境,导致其DNA损伤、增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进而引起造血祖细胞减少。长期或高剂量的辐射暴露还会诱导造血干细胞的迁移障碍,使其难以返回骨髓微环境继续分化成熟。放疗后骨髓抑制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降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易感染、发热等症状;此外还可能伴随有贫血引起的头晕、心悸等不适。
针对放疗后骨髓抑制的常规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生化分析以及骨髓活检。全血细胞计数可评估不同类型的血液细胞数量,而血生化分析则有助于了解肝肾功能状态。骨髓活检则是获取一小部分骨髓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以评估造血功能受损程度。放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促造血药物如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重组人促红素β亚基来改善情况。对于重度骨髓抑制且伴有感染风险者,还需考虑抗生素预防性治疗,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在接受放疗期间和之后,应密切监测血液学参数,保持均衡饮食,富含铁质和叶酸的食物有利于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66
2024-01-0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