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化验单上一般有R值、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项目,可以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1、R值
R值是指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最低血液凝固时间,正常值是23.0-37.0秒。如果R值小于正常值,则说明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者容易发生血栓性疾病。如果R值大于正常值,则说明患者的血液处于低凝状态,患者容易发生出血性疾病。
2、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是指在人体血液中加入过氧化氢使血液凝固,在患者血浆中加入钙离子使血液凝固,在患者血浆中加入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的试剂,观察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正常值是25-35秒。如果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小于正常值,则说明患者的血液处于低凝状态,患者容易发生血栓性疾病。如果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大于正常值,则说明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者容易发生出血性疾病。
3、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是指在人体血液中加入过氧化氢使血液凝固,在患者血浆中加入钙离子使血液凝固,在患者血浆中加入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的试剂,观察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正常值是25-35秒。如果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小于正常值,则说明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者容易发生血栓性疾病。如果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大于正常值,则说明患者的血液处于低凝状态,患者容易发生出血性疾病。
4、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主要参与机体的凝血和止血过程。如果纤维蛋白原低于正常值,则说明患者的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偏低,容易发生出血性疾病。如果纤维蛋白原高于正常值,则说明患者的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偏高,容易发生血栓性疾病。
5、D-二聚体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D-二聚体的正常值是0-0.5mg/L,如果D-二聚体数值升高,则说明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者容易发生血栓性疾病。如果D-二聚体数值降低,则说明患者的血液处于低凝状态,患者容易发生出血性疾病。
患者在进行凝血化验时,需要注意检查前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也要避免饮酒,以免影响检查结果。如果患者出现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