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对抗微生物入侵的能力减弱,导致易受支原体感染。可遵医嘱服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利巴韦林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2.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由于气道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屏障受损,易于支原体侵入并引起感染。针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气道通透性和减少支原体感染风险。例如,可以考虑使用布吸入气雾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缓解症状。
3.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使机体免疫应答受到抑制,无法有效清除支原体,从而增加反复感染的风险。减少免疫抑制剂剂量或停药后,患者的免疫状态得以恢复,有利于控制支原体感染。需评估风险与获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4.遗传易感性
遗传易感性是指个体对某些疾病具有先天性的易感基因,这可能使支原体感染的概率增加。目前没有针对遗传易感性的特定治疗方法,但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降低感染风险,如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等。
5.环境因素暴露
长时间处于环境污染较重的环境中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进而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建议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减少环境污染对身体的影响。
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等微量元素,以增强抵抗力。必要时,可在医师指导下完善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以及肺部影像学检查,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