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腹部动脉血管瘤治疗方法

杨猛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腹部动脉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包括介入治疗、腹腔镜手术、经皮穿刺血管内栓塞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以及腹膜后外固定术。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评估病情并接受适当治疗。
1.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通常采用经股动脉途径,在X线监控下将导管插入至病变部位,使用特定器械如球囊扩张器或弹簧圈进行局部处理。此方法通过减少血流量降低瘤体压力及生长速度,从而控制其发展。适用于位于重要脏器附近且难以切除的大型或多发性腹壁动脉瘤。
2.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微创手术,利用腹壁小切口置入微型摄像头和手术器械对病灶进行观察和操作。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适合于易出血、位置深在的腹壁动脉瘤。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及可能出现的并发感染风险。
3.经皮穿刺血管内栓塞术
经皮穿刺血管内栓塞术是采用经皮穿刺方式进入动脉系统,在影像引导下放置微粒或生物材料堵塞异常血管通道。此法可防止血液流入已破裂的腹壁动脉瘤,减轻出血及相关并发症。主要针对急性期大量出血或不适合开刀者。
4.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是一种用于改善门脉高压症患者循环状态的介入放射学技术,通过建立一条从肝脏下方到体循环的新通路来缓解门脉高压。对于因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该手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出血并预防复发。但应注意监测可能发生的并发感染或血肿形成。
5.腹膜后外固定术
腹膜后外固定术是通过缝合加固腹壁薄弱区域,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的一种手术方式。此措施旨在修复受损的腹壁结构,减少腹腔内容物对动脉瘤的压力作用,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适用于存在活动性出血或无法耐受其他侵袭性干预措施的患者。
在接受腹部动脉血管瘤治疗时,应遵循医嘱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高脂食物摄入过多导致血脂增高而加重病情。同时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血压波动过大引起不适。
66
2024-03-0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