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什么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郝宝顺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通常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特别是在右冠状动脉供应区域时,导致该区域的心肌细胞缺血并最终坏死。当心脏肌肉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时,就会发生缺血性损伤。典型症状包括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可能向左肩、左臂内侧放射;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甚至休克的情况。
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通常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血液检测以及心脏超声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和坏死的证据。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溶栓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药物治疗。溶栓治疗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来溶解血凝块,恢复血流;PCI则是在血管内放置支架以保持血流通畅;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和降脂药如他汀类药物,可预防再次发作。
对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同时遵医嘱服药,如硝酸甘油、美托洛尔等,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66
2024-08-2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