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乳糖酶为什么会缺乏

马明哲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乳糖酶缺乏可能是由于先天发育不全、遗传因素、感染性肠炎、小肠黏膜损伤、年龄相关性变化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先天发育不全
由于个体在胚胎期或新生儿时期出现基因突变导致乳糖酶合成不足。可通过补充外源性乳糖酶制剂如Lactaid、Digestive Advantage等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2.遗传因素
乳糖酶活性受遗传控制,若家族中存在乳糖不耐受病史,则可能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针对乳糖不耐受可采用低乳糖饮食或使用特殊配方奶粉进行干预。
3.感染性肠炎
感染性肠炎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肠道炎症反应,在炎症刺激下会导致肠道上皮细胞受损,进而影响到乳糖酶的合成和分泌。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调理。
4.小肠黏膜损伤
当小肠黏膜受到物理或化学因素的损伤时,可能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影响乳糖酶的合成和释放。对于小肠黏膜损伤,可以通过口服硫酸锌、葡萄糖酸钙等非处方药来缓解不适症状。
5.年龄相关性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各种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包括肠道菌群失调、胃肠道动力减弱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乳糖酶活性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类药物来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
建议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查以及粪便常规化验,以监测乳糖酶水平和排除其他潜在的消化系统疾病。必要时,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减少乳制品摄入量或选择无乳糖食品。
66
2024-04-1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