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李帆 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抗结核药物治疗可能导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肝功能损害以及失眠等不良反应。
1.恶心
恶心可能是由于抗结核药物刺激胃肠道黏膜或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所致。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等症状,长期可导致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
2.呕吐
抗结核药物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胃肠系统或干扰神经调节机制引起呕吐。该症状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严重时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3.食欲减退
食欲减退通常是因为抗结核药对消化道产生刺激作用,使胃肠道蠕动减弱,进而引发食欲减退的现象发生。长期食欲减退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一步加重身体虚弱,影响病情恢复。
4.肝功能损害
肝功能损害是某些抗结核药物经肝脏代谢后产生的毒性效应,导致肝细胞损伤或炎症。这可能会引起转氨酶升高、黄疸等临床表现,长时间发展可能造成慢性肝病。
5.失眠
失眠可能由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所诱发。失眠可能导致精神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
使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应密切监测任何不适症状,如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调整治疗方案。
66
2024-11-0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