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病原因不同、症状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不同、预后不同、发病部位不同等。
1、发病原因不同
急性骨髓炎多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多发生于青少年和儿童。慢性骨髓炎多是由于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者是延误病情导致的,多见于成年人。
2、症状表现不同
急性骨髓炎患者会出现全身高热、局部疼痛、红肿等症状,还会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现象。慢性骨髓炎患者会出现伤口流脓、窦道、局部瘙痒、身体消瘦等症状,还会伴有低热、乏力等现象。
3、治疗方法不同
急性骨髓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化脓的情况,可以通过手术切开引流的方式进行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出现了骨骼坏死的情况,可以通过死骨切除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4、预后不同
急性骨髓炎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慢性骨髓炎病程长,治疗比较困难,预后一般。
5、发病部位不同
急性骨髓炎发病部位一般在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等。慢性骨髓炎发病部位一般在骨干,如肱骨、股骨的远端等。
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多吃一点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胡萝卜、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内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尽量避免吃辛辣刺激和油腻的食物,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