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为什么每次一挖耳朵总是挖出血痂或者挖破

韩虹 耳鼻喉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挖耳朵挖出血痂或者挖破可能是由于外耳道皮肤受损、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炎、中耳炎等原因引起的。

1、外耳道皮肤受损

外耳道皮肤受损多因外伤、间接或直接的外力作用于外耳道皮肤所致,如用力挖耳或者拽拉外耳道皮肤,可引起外耳道皮肤损伤、出血。患者可遵医嘱用过氧化氢溶液或乙醇溶液清洗外耳道,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外耳道湿疹

外耳道湿疹是指外耳道内、耳廓、耳部周围皮肤的湿疹,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可出现外耳道内、耳廓、耳部周围皮肤瘙痒、脱屑、皮肤增厚等症状,患者可因瘙痒而抓挠局部皮肤,进而导致皮肤破损、出血。患者可遵医嘱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等药物,缓解瘙痒症状,也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药物进行治疗。

3、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是指外耳道皮肤、皮下组织发生的感染性疾病,可因病原体感染、不良习惯等原因而诱发,患者可出现外耳道皮肤水肿、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也可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倍他米松乳膏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4、中耳炎

中耳炎是指发生于中耳部位的炎症,病变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患者可出现耳部疼痛、耳道分泌物、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唑肟等抗生素进行治疗,也可使用、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5、大力挖耳朵

可能会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出血,如果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还可能会导致耳道内出血量较大,出现挖破血痂的情况。患者要注意外耳道皮肤的清洁和护理,避免感染,一段时间后血痂会自行脱落。

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66
2023-08-08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