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肿瘤组织学起源不同,胰腺癌可分为导管上皮性肿瘤、内分泌细胞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中以导管上皮性肿瘤最为常见。
一、导管上皮性肿瘤
1.腺泡腺癌:是较为常见的类型,约占70%左右,其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早期无明显症状,晚期可出现腹痛和黄疸等不适症状。
2.乳头状腺癌:较少见,约占3%,预后较好,患者生存时间相对较长,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转移,但易复发。
3.髓样腺癌:约占5%-8%,较罕见,发病年龄相对较大,进展较快,病情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疼痛、体重减轻、黄疸等症状。
4.印戒细胞癌:发病率较低,约占1%-5%,起源于胰腺导管下部,形态类似印戒细胞,常侵犯周围血管、胆管,甚至肝门或胃肠道黏膜,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
二、内分泌细胞瘤
主要包括胰岛素瘤、高血糖素瘤、生长抑素瘤等,多数为良性病变,但也可能有恶变的风险,需要引起重视。
三、神经内分泌肿瘤
包括非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以及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前者不分泌激素,后者则会分泌一定量的激素进入血液循环中,进而导致相关临床表现。
1.非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占所有胰腺内分泌肿瘤的95%以上,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有关,肿瘤体积较小,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少数人可能出现腹泻、腹胀、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
2.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如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β细胞瘤,会导致低血糖发作;具有促胃液素分泌功能的胃泌素瘤,则可能导致持续性呕吐。此外还有具有高钙血症倾向的甲状腺旁腺瘤、胰高糖素瘤等。
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手术切除率较低,一旦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于不能行根治术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放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等方式综合治疗。
一、导管上皮性肿瘤
1.腺泡腺癌:是较为常见的类型,约占70%左右,其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早期无明显症状,晚期可出现腹痛和黄疸等不适症状。
2.乳头状腺癌:较少见,约占3%,预后较好,患者生存时间相对较长,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转移,但易复发。
3.髓样腺癌:约占5%-8%,较罕见,发病年龄相对较大,进展较快,病情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疼痛、体重减轻、黄疸等症状。
4.印戒细胞癌:发病率较低,约占1%-5%,起源于胰腺导管下部,形态类似印戒细胞,常侵犯周围血管、胆管,甚至肝门或胃肠道黏膜,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
二、内分泌细胞瘤
主要包括胰岛素瘤、高血糖素瘤、生长抑素瘤等,多数为良性病变,但也可能有恶变的风险,需要引起重视。
三、神经内分泌肿瘤
包括非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以及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前者不分泌激素,后者则会分泌一定量的激素进入血液循环中,进而导致相关临床表现。
1.非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占所有胰腺内分泌肿瘤的95%以上,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有关,肿瘤体积较小,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少数人可能出现腹泻、腹胀、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
2.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如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β细胞瘤,会导致低血糖发作;具有促胃液素分泌功能的胃泌素瘤,则可能导致持续性呕吐。此外还有具有高钙血症倾向的甲状腺旁腺瘤、胰高糖素瘤等。
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手术切除率较低,一旦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于不能行根治术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放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等方式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