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吃降压药一般不会造成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指由于体位改变引起的低血压,可表现为头晕、视物模糊、黑蒙、晕厥等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一般是指体位突然发生改变,如从坐位或卧位突然转为站立位时,出现的低血压情况。常见于老年人、女性、营养不良及慢性疾病患者。
1、老年人
老年人血管壁弹性减弱、脆性增加,加上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与体位变化有关,因此老年人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2、女性
女性在怀孕期间,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3、营养不良
由于患者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血容量不足,也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情况。
4、慢性疾病患者
慢性疾病患者如心力衰竭、贫血等,由于患者体质虚弱,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情况。
5、服用药物
患者服用药物后,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的情况。
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时,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私自增量或减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损伤。如果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