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什么是脊椎骨质增生

张树威 脊柱与骨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脊椎骨质增生是指脊椎关节边缘出现骨赘形成,通常与年龄增长、慢性劳损等因素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钙质会逐渐流失,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当脊椎受到长期的压力或损伤时,为了保护自身免受进一步伤害,身体可能会通过骨化来加强支撑力,从而形成骨刺,即骨质增生。患者可能感到颈部、背部或腰部疼痛,尤其是在活动后加重。有时还会伴随僵硬感、肌肉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神经压迫,引起下肢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X光检查、CT扫描或MRI成像,以评估脊椎结构的变化和是否存在骨质增生。此外,还可以进行血液检查,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对于轻度的脊椎骨质增生,可以通过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按摩等方式缓解症状。如果疼痛较为严重,可以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来减轻炎症和疼痛。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维生素D和钙剂补充剂。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久坐或久站,以免增加脊椎负担。同时,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游泳、瑜伽等,有助于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改善脊柱稳定性。
66
2024-08-2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