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抗结核药出现脚肿现象,可能是由于药物不良反应、过敏、肾脏损伤、结核病本身引起的,可通过调整用药、日常调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置。
1、调整用药
抗结核药物是一种治疗结核病的药物,如果患者服用药物过量,可能会导致肝肾功能损伤,从而出现脚肿、皮肤瘙痒等症状。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调整用药,可遵医嘱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2、日常调理
患者在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要注意合理膳食,避免吃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加重肝肾负担,影响药物吸收。同时,患者还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3、物理治疗
患者也可以通过局部热敷的方式,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缓解脚肿的症状。
4、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过敏,可能会引起皮疹、瘙痒、脚肿等过敏反应。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片、片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
5、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出现了骨结核、脓肿等情况,通过上述治疗无法改善时,则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饮食上尽量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为主,避免进食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不适症状。同时,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如打羽毛球、慢跑等,能辅助增强机体免疫力。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