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刘华 重症肾脏病血液净化科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由机体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的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病理机制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的红细胞视为外来抗原,从而产生针对红细胞表面蛋白或糖类的抗体。这些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会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红细胞溶解和破坏。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疲劳、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黄疸、脾肿大等表现。此外,长期溶血可能导致贫血加重,引起皮肤苍白、呼吸困难等症状。
该疾病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血液学检查,包括外周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网织红细胞计数、间接胆红素测定以及直接Coombs试验。有时可能还需要进行骨髓穿刺以评估造血功能。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皮质类固醇如、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以及输注洗涤红细胞来纠正贫血。必要时,医生还可能会考虑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或其他免疫调节药物。
建议定期监测病情变化,避免接触已知诱发溶血的因素,如感染、寒冷刺激等。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发作的风险。
66
2024-08-2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