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没来小便却出血,多考虑是经期淤血、排卵期出血引起的,也不排除与阴道炎、宫颈炎、宫颈息肉等原因有关,可以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
1、经期淤血
女性月经期间经常熬夜或饮食不当,可能会导致经血淤积在宫腔内,无法及时排出体外,从而出现排尿时出血的现象。女性可以注意腹部的保暖,避免腹部受凉,也要避免食用过多生冷寒凉的食物。
2、排卵期出血
女性在排卵期体内激素水平会逐渐升高,可能会出现子宫内膜少量脱落伴随出血的情况,也会伴随腹部轻微疼痛的症状。这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女性可以注意局部的清洁,避免穿过紧的内裤,同时也要避免过度熬夜。
3、阴道炎
阴道炎是指阴道黏膜以及阴道黏膜下结缔组织发生的炎症,可能与不注意个人卫生、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异常出血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甲硝唑、替硝唑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4、宫颈炎
宫颈炎是指宫颈阴道部及宫颈管黏膜的炎症,可能是由于不注意性生活卫生、阴道菌群紊乱等因素导致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由于炎症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阴道异常出血、外阴瘙痒、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奇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激光、冷冻等方式进行物理治疗。
5、宫颈息肉
宫颈息肉是指子宫颈管腺体和间质的局限性增生,并向子宫颈外口突出形成的,与感染、宫颈炎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阴道异常出血、白带增多、外阴瘙痒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奇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息肉摘除术进行手术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医,明确疾病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