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中医外寒内热的症状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中医外寒内热的症状包括发热、口渴、舌红、苔黄和脉数,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发热
外寒内热时,体表受到风寒邪气侵袭,机体为驱散病邪而出现产热量增加的情况。同时,体内存在热邪,也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发热通常出现在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影响后,可能伴有出汗不畅或恶寒等症状。
2.口渴
外寒内热状态下,寒邪凝滞于体表,使气血不能正常运行,郁而化火,上扰心神,故见口渴。口渴常伴随上述病理变化,反映体内津液消耗过快,此时患者会感到口腔干燥,需要频繁饮水来缓解不适感。
3.舌红
外寒内热时,寒邪凝滞于体表,阳气被遏,不得宣泄,郁久化热,火热之邪上攻,灼伤舌面所致。舌象是中医诊断中观察舌质和舌苔颜色的方法之一,可以帮助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舌红反映了体内有实热之邪,多见于外寒内热证。
4.苔黄
外寒内热时,寒邪凝滞于体表,阳气被遏,不得宣泄,郁久化热,火热之邪上攻,熏蒸于舌面,致使舌苔变黄。舌苔的颜色和厚度可以反映身体内部的湿热程度。黄色苔薄表示体内有轻微的湿热,厚则代表湿热较重。
5.脉数
外寒内热时,寒邪凝滞于体表,阳气被遏,不得宣泄,郁久化热,火热之邪入里,可导致脉搏加快。脉搏频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体内气血运行状况以及脏腑功能状态。数脉常见于外寒内热等实热证候。
针对外寒内热的症状,建议进行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以确定具体证型,并可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和均衡饮食,有助于改善体质,预防外寒内热的发生。
66
2024-02-28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