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足底痛针灸治疗方法

任培华 中医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足底痛可以考虑针灸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针灸足三里穴、太溪穴、涌泉穴、丘墟穴、悬钟穴等穴位。如果疼痛持续或加剧,应尽快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通过针灸刺激此穴位能够调节气血、促进血液循环。该穴位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之一,具有健脾和胃、补气益血的功效,对于缓解足部疼痛有积极作用。
2.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踝后方,位置在跟骨结节内侧缘与跟腱之间凹陷处,针灸此处可起到滋阴补肾的作用。该穴位主治肾脏疾患及妇科、前阴病,因此针灸此穴位对足底痛也有一定的作用。
3.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屈足卷趾时呈凹陷处,针灸此处能引火下行,使相火归位,从而改善虚阳上亢的症状。该穴位属足少阴肾经,为井金穴,五行中属水,而肾主骨生髓通于脑,故刺之可治昏厥、休克、头晕、失眠等症状,也可用于治疗足底痛。
4.丘墟穴
丘墟穴位于外踝区,在外踝的前下方,腓骨的前面,当伸直小腿的时候,在脚脖子横纹顶端有一块骨头,这块骨头叫作腓骨,腓骨最下端的这个点就是丘墟穴的位置,针灸此穴位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肿痛、足跟痛等病症。本穴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别走厥阴肝经,又为输土穴,故刺之可泻胆经实热,平降肝胆之火,用治上述诸症。
5.悬钟穴
悬钟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四寸,腓骨前缘,针灸此处可疏通经络,祛除风湿,调和气血。该穴位属足少阳胆经,为八会穴之髓会,髓藏于骨腔之中,因此针灸此穴位可治疗头面五官疾患以及下肢痿痹不遂、麻木酸软等病症。
在接受针灸治疗足底痛时,应由专业中医师操作,以减少风险并确保安全有效。同时,建议患者平时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减轻足底压力。
66
2024-03-07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