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乙状结肠切除后的影响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乙状结肠切除后可能引起术后肠梗阻、术后出血、术后感染、吻合口漏、尿潴留等并发症。
1.术后肠梗阻
术后肠梗阻可能由于肠道血供不足、手术损伤或粘连引起,导致肠内容物通过受阻。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停止排便和排气。严重时可能导致肠管缺血坏死,需紧急处理。
2.术后出血
术后出血通常由血管结扎不全或缝合不当所致,可因凝血功能障碍而加剧。若出血量较大,患者可能出现贫血、心率加快等症状,需要立即输血并行二次手术止血。
3.术后感染
术后感染源于细菌污染、伤口保护不当等原因,与术后机体免疫状态下降有关。常见症状包括发热、腹部压痛、白细胞计数升高等,重症感染可能导致脓毒症,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4.吻合口漏
吻合口漏是由于结肠壁两断端对合不良,导致消化液渗出至腹腔内。典型表现为术后早期出现持续性腹痛、发热及肠鸣音减弱,严重者可引发腹膜炎,需及时穿刺引流或再次手术修复。
5.尿潴留
尿潴留多因麻醉影响膀胱神经功能或术后切口疼痛引起排尿困难。患者可能会经历尿频、尿急但无法排尿的情况,长时间未排尿会导致膀胱扩张和不适感,可通过热敷下腹部或听流水声缓解。
术后应密切监测排泄情况,避免进食高纤维食物以减少肠梗阻风险。
66
2024-03-29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