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外周血管阻力是指什么?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外周血管阻力指心脏在收缩时遇到的血管阻力,是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外周血管阻力反映了心脏泵血时与大动脉和小动脉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心室收缩时,血液被推出到主动脉和其他大动脉;而当心室舒张时,这些大动脉中的血液会回流到心室。这个过程被称为“大动脉反向波”,它有助于维持稳定的血压并防止血液倒流。高外周血管阻力可能导致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等症状。低外周血管阻力则可能表明循环功能异常,如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可能出现站立时头晕或视物旋转等不适。
测量外周血管阻力通常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以及踝肱指数评估。血压监测用于记录静息状态下的血压水平,超声心动图能够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踝肱指数则是比较足部与上臂的血压差值来评估下肢血管状况。外周血管阻力的管理需针对具体原因制定策略。对于高血压引起的阻力增高,降压药物如利尿剂(氢)和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可用于降低血压。而对于外周血管疾病导致的阻力减低,则可能需要血管扩张手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等干预措施。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和体重,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盐摄入,以减少外周血管阻力的影响。如有任何心血管相关症状或疑虑,应及时就医咨询。
66
2024-04-15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