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

任正新 全科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延长心肌不应期、阻断Na+通道、抑制心脏传导、降低自律性、减慢心率等作用机制来发挥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1.延长心肌不应期
通过调节钙离子内流,增强心肌细胞膜稳定性,延长心肌不应期。
2.阻断Na+通道
通过影响钠离子跨膜转运,干扰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产生,从而阻断Na+通道。
3.抑制心脏传导
这类药物能够竞争性地占据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通道,干扰心室之间的正常电信号传导,导致心脏传导速度减慢或传导阻滞。
4.降低自律性
通过减少心肌细胞自发发放冲动的能力,使心脏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也能保持一定的节律性。
5.减慢心率
这类药物可以增加窦房结对迷走神经的敏感性,促进迷走神经兴奋,进而减慢心跳速率。
使用此类药物时需监测电解质水平,避免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心律失常。患者应遵医嘱服药,并定期复查以评估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66
2024-02-27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