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中枢性和周围性瘫痪的区别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中枢性和周围性瘫痪的区别在于病变部位、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反射异常以及肌张力等方面的不同。
1.病变部位
中枢性瘫痪是由于大脑、脑干等上位神经元受损导致的运动障碍,而周围性瘫痪是由脊髓或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
2.运动功能
中枢性瘫痪通常表现为肌肉无力、精细运动受限,如手指屈伸困难。周围性瘫痪则可能伴随节段性分布的感觉减退或缺失。
3.感觉功能
中枢性瘫痪患者可能有深感觉障碍,但浅感觉保留较好;周围性瘫痪患者的触觉、痛觉减退或消失。
4.反射异常
中枢性瘫痪可伴有病理反射阳性,如巴宾斯基征、查多克征等;周围性瘫痪一般不会出现这些异常反射。
5.肌张力
中枢性瘫痪的肌张力可能增高,如折刀样肌张力增高;周围性瘫痪的肌张力降低,呈弛缓状态。
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区分,但确诊需由专业医生通过详细检查和影像学评估来确定。
66
2024-04-0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