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周围性瘫痪和中枢性瘫痪的区别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周围性瘫痪和中枢性瘫痪的区别在于病变部位、运动障碍形式、肌张力、反射异常以及病理征。
1.病变部位
周围性瘫痪是由于外周神经受损导致的运动功能丧失,而中枢性瘫痪是由大脑、脑干或脊髓中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
2.运动障碍形式
周围性瘫痪通常表现为肌肉无力、萎缩和自主运动受限,但可能保留一些精细运动能力。中枢性瘫痪可能导致严重的肢体麻痹,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
3.肌张力
周围性瘫痪通常伴随着低或无肌张力的情况,因为受损区域的肌肉失去了神经控制。中枢性瘫痪可导致高、低或正常肌张力,取决于受损的程度和部位。
4.反射异常
周围性瘫痪患者的反射反应减弱或消失,如膝反射和跟腱反射。中枢性瘫痪患者可能出现异常反射,例如巴宾斯基征阳性。
5.病理征
周围性瘫痪不会出现阳性病理征。中枢性瘫痪则会出现阳性病理征,如巴彬斯基征、奥本海姆征等。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瘫痪,都需要及时就医以确定病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66
2024-03-03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