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周围性瘫痪和中枢性瘫痪的区别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周围性瘫痪和中枢性瘫痪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预后不同、肌电图检查结果不同等方面。

1、病因不同

周围性瘫痪通常是由于神经病变所引起,比如脑出血、脑梗死等。中枢性瘫痪通常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比如脑出血、脑梗死等。

2、症状不同

周围性瘫痪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肌力减退、肌张力低下等症状,还可能会伴随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情况。中枢性瘫痪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症状,还可能会伴随意识障碍、延髓性麻痹等情况。

3、治疗方式不同

周围性瘫痪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配合进行针灸、推拿等物理治疗。中枢性瘫痪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4、预后不同

周围性瘫痪的患者如果病情比较轻微,经过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中枢性瘫痪如果病情比较严重,预后通常较差。

5、肌电图检查结果不同

周围性瘫痪的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时,可能会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的情况。中枢性瘫痪的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时,可能会出现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的情况。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以免加重病情。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66
2021-07-1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