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肌肉紧张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缺钙、消化不良、脑损伤、癫痫等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
1、正常现象
如果婴儿在哭闹时,情绪比较激动,可能会导致肌肉紧张,出现不适症状。一般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家长可以通过安抚的方式,让婴儿平静下来。
2、缺钙
如果婴儿体内的钙元素摄入不足,可能会导致机体缺钙,从而出现肌肉紧张、睡眠不安等症状。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婴儿服用碳酸钙D3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适当带婴儿晒太阳,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
3、消化不良
婴儿的消化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如果一次性吃过多奶,可能会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堆积,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还可能会伴有哭闹不止的情况。家长可以通过腹部按摩的方式,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症状的改善。必要时,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4、脑损伤
如果婴儿出生时发生缺氧或者是脑部受到外力撞击,可能会引起脑损伤,导致肌张力增高,出现肌肉紧张的症状,还可能会伴有嗜睡、昏迷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婴儿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5、癫痫
癫痫是由于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而导致的慢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时会出现抽搐、口吐白沫、肌肉紧张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婴儿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卡马西平片、苯妥英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婴儿经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也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如皮质切除术等。
建议家长及时带婴儿去医院就诊,明确具体的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做好婴儿的保暖措施,避免婴儿受凉,同时要注意保持婴儿的清淡饮食,可以适当吃蔬菜泥、水果泥等辅食,有助于提高婴儿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