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造瘘后出血,多考虑是由于造瘘管刺激引起的,但也可能是由于感染、结石等因素引起的,建议患者根据不同的原因对症治疗。
1、造瘘管刺激
膀胱造瘘后,由于膀胱黏膜比较脆弱,如果患者不注意护理,可能会导致膀胱黏膜受到刺激,引起局部黏膜损伤,从而出现血尿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注意局部的护理,避免引起感染的情况。同时,患者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2、感染
如果在膀胱造瘘后不注意局部卫生,可能会导致造瘘口周围细菌滋生,诱发局部感染的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等不适症状,还可能会伴有血尿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外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保持局部清洁卫生。
3、结石
膀胱造瘘后,如果患者不注意饮食,经常吃含有草酸、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可能会导致尿液中的草酸、钙含量增加,诱发膀胱结石,从而出现血尿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熊去氧胆酸片、枸橼酸钾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可以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除此之外,膀胱造瘘后出血也可能与膀胱肿瘤等疾病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