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可能包括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认知功能下降以及行为异常等风险反应。
1.情绪低落
该疾病患者易出现脑内神经递质失衡,影响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正常分泌和代谢,导致情绪低落。会导致自我评价降低、兴趣减退、持续感到无助或绝望等症状,严重时可有自杀倾向。
2.焦虑
由于心脏不适症状引起的心理压力增加,导致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进而引发焦虑情绪。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不安、心悸胸闷等症状,长期存在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3.睡眠障碍
受到心血管疾病的困扰,容易使植物神经紊乱,从而干扰正常的睡眠模式。可能导致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情况发生,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4.认知功能下降
当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对大脑产生一定的压迫作用,影响大脑的功能运行,此时就会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的情况。典型表现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思维迟缓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痴呆的症状。
5.行为异常
若心血管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则会诱发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血流量减少,继而引起行为异常的现象发生。常见于阿尔茨海默病所致精神障碍,其临床特征为记忆障碍、失语、失认、执行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行为怪异等。
针对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评估和治疗,以控制病情并改善生活质量。
66
2024-03-05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