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便常规与培养
通过检测大便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和种类,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情况。采集一定量的大便样本后,送至实验室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并培养细菌。
2.尿液分析
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的情况,进而判断是否为大肠杆菌污染水源所致。留取中段尿液后,使用特定仪器对尿液中的成分进行定量测定。
3.血液生化检查
可辅助诊断是否存在食物中毒或菌群失调等状况,从而明确是否存在大肠杆菌污染水体。通常采取静脉抽血的方式采集血液标本,并对其进行一系列化学指标的检测。
4.粪便钙卫蛋白检测
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炎症反应水平,包括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疾病状态。通过专用设备收集新鲜粪便样本,在无防腐剂条件下保存并送至指定地点进行分析。
5.尿道分泌物培养
主要是为了鉴定致病微生物的类型以及药物敏感性,有助于确诊尿路感染。医生会从患者的尿道口取出少量分泌物,并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培养。
以上各项检查前,应避免摄入可能影响结果的食物或液体,如牛奶制品。若怀疑存在饮用水大肠杆菌污染,应及时告知医生相关症状及既往健康状况,以确保准确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