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李红冬 综合内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中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考虑耳穴压丸、穴位贴敷、针灸治疗、中药外敷、鼓膜穿刺等方法。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耳穴压丸
耳穴压丸是将药丸放置于特定的耳部穴位上,通过按揉、按摩等方式刺激局部,一般每次治疗持续5-7天。此方法能够调节机体内部平衡,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耳道积液,从而改善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2.穴位贴敷
选取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将药物研磨成粉末后加适量酒调制成糊状,外敷于选定穴位处,覆盖纱布并用胶带固定,每日换药一次。此法可起到疏风解表、祛湿利水的作用,有助于减轻耳内积水及压力差异造成的不适感。
3.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通常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对听会、翳风等穴位进行针刺,可能需要连续进行多次治疗。上述穴位刺激可促进耳部气血循环,辅助排出耳内的液体积聚,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有益。
4.中药外敷
首先需准备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材,如黄连、黄柏等,并将其研磨成细粉,然后加入适量食醋调成糊状,均匀涂抹于患处。外敷能有效缓解炎症反应,还具有一定的止痛效果,适用于缓解由感染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所致疼痛。
5.鼓膜穿刺
在无菌条件下使用专用工具对鼓膜进行穿刺抽取积液,操作时间通常不超过5分钟。此措施可以直接减少耳道内部的压力差,进而缓解由于压力差异导致的听力下降等问题。
在应用上述治疗方法时,应严格遵守医嘱,避免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同时,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66
2024-01-04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