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吃抗结核药物期间发烧是怎么回事

邬喆斌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吃抗结核药物期间发烧可能是利福平毒性反应、异烟肼中毒、吡嗪酰胺毒性反应、链霉素毒性反应、乙胺丁醇毒性反应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处理。
1.利福平毒性反应
利福平通过抑制细菌DNA合成而具有抗菌作用,但同时也会对宿主细胞造成损伤,引起发热。这是由于利福平能够干扰核酸代谢过程,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激活。针对利福平引起的发热,通常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进行治疗,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2.异烟肼中毒
异烟肼属于抗结核药物,过量摄入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进而引起发热。因为异烟肼能增强神经递质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处于持续兴奋状态。对于异烟肼中毒所致的发热,需要立即停用异烟肼并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洗胃、灌肠等处理。
3.吡嗪酰胺毒性反应
吡嗪酰胺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杀灭结核杆菌,同时也可能引起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从而导致发热。这是因为吡嗪酰胺能够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因子,这些因子会进一步激活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引发免疫应答。如果是由吡嗪酰胺引起的发热,则需减少剂量或更换其他抗结核药物,如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4.链霉素毒性反应
链霉素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但是其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会引起变态反应,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链霉素能够影响细胞膜的稳定性,使其通透性增加,进而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流,引发炎症反应。若确定是链霉素毒性反应导致的发热,建议遵医嘱暂停使用该药物,并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5.乙胺丁醇毒性反应
乙胺丁醇为抗结核药物,具有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但同时也会损害视神经,引起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这是由于乙胺丁醇干扰了视神经细胞内的核酸代谢过程,导致神经细胞死亡。治疗乙胺丁醇毒性反应引起的视力损害通常包括维生素B6补充剂以及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等。
在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出现发热现象,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还需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以评估身体状况。
66
2024-04-11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