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严格无菌操作以减少静脉炎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可降低感染风险,进而减少因感染引起的静脉炎。在进行任何侵入性医疗操作时,如抽血、插管等,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手术部位清洁干燥。
2.使用直径适当且留置时间短的针头
使用细小的针头可以减缓血管壁损伤和组织水肿的发生率;而缩短留置时间也能减少刺激反应及促进愈合过程。临床中提倡使用4号或更细的针头,并按医嘱调整更换频率。
3.避免在静脉通路狭窄处注射
在狭窄处注射可能导致局部压力过大,引起血管内膜损伤,从而增加药物外渗的风险。医护人员应遵循正确的穿刺技术和选择合适的静脉路径来规避此类情况发生。
4.评估患者皮肤完整性
评估患者的皮肤完整性有助于发现可能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受损区域免受外渗的影响。每次给药前都要仔细检查穿刺部位及其周围是否有红肿、硬结等异常表现,并据此调整用药方案。
5.妥善固定输液装置
妥善固定输液装置能够防止其移位导致液体渗漏到周围的软组织中。在为患者设置输液时,应确保装置处于稳定状态并使用适当的粘贴材料将其与皮肤紧密相连。
如果出现化疗药物外渗的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