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脐部消毒
轻柔清洁脐部后使用无菌棉签蘸取适量碘伏或酒精进行消毒。脐部感染可能导致细菌滋生,通过消毒可减少致病菌数量,预防进一步感染。
2.脐带部分切除
若脐带残端未自行脱落而形成炎症、肿胀等情况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麻醉下进行部分切除。此操作旨在移除异常组织以促进愈合过程,并防止继发性感染发生。
3.抗生素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口服或静脉注射方式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针对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引起的脐炎有良好效果;可减轻炎症反应及控制感染扩散。
4.脐部引流
如果发现有脓液积聚,则需在无菌条件下穿刺引流出液体,并置入引流管持续排出至无色透明为止。此举有助于降低压力缓解不适感,并减少因压迫导致的二次损伤风险;同时也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及促进伤口愈合。
5.红外线照射
将红外线灯放置于距离患儿适当位置并调节好温度开始照射。红外线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及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目的。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脐部干燥清洁,避免接触水源以防感染加重。建议定期观察脐部变化,如出现红肿、渗出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