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艾灸中脘的功效与作用

孔子登
南沙区南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咨询
艾灸中脘具有消食导滞、温中和胃、降逆利水、疏肝和胃以及温补脾胃等功效与作用。由于中脘穴位于腹部,涉及消化系统,若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艾灸治疗。
1.消食导滞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是任脉穴位。通过艾灸中脘穴能够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从而达到消食导滞的目的。适用于治疗积食、腹胀等病症,可通过调节饮食结构或服用健胃消食片进行缓解。
2.温中和胃
中脘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具有调理脾胃功能的作用。艾灸中脘穴能刺激该穴位,使气血运行通畅,达到温中和胃的效果。对于脾胃虚寒所致的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配合香砂养胃丸改善症状。
3.降逆利水
中脘穴具有调畅气机、升降相因的作用。因此,艾灸中脘穴可以起到一定的降逆利水效果。主治呕吐、呃逆、吞酸、反胃、泄泻等症,可遵医嘱用保和丸来改善病情。
4.疏肝和胃
中脘穴属任脉,任脉总督阴器、主一身之里,故而艾灸中脘穴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噎膈、吞咽困难等,可用舒肝解郁胶囊缓解不适。
5.温补脾胃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此处腧穴主治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对于上述病症,艾灸中脘穴可起到一定温补脾胃的作用,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参苓白术散进行调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艾灸时应注意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皮肤灼伤。此外,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66
2024-02-02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