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中脘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中脘艾灸具有消食导滞、温中和胃、降逆止呕、利水消肿、活血化瘀等功效和作用。由于中脘穴位于腹部,涉及诸多脏腑功能,施灸时需谨慎,如有不适或疾病症状应咨询医生。
1.消食导滞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通过艾灸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从而达到消食导滞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积食、腹胀等病症。可将中脘穴作为重点穴位进行艾灸,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
2.温中和胃
中脘穴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之一,能够调节脾胃功能,改善食欲不振等症状。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减退、腹泻等有较好的调理效果。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艾灸时间或频次以加强疗效。
3.降逆止呕
中脘穴具有调畅气机、平抑肝火的作用,能缓解由胃气上逆所致的呕吐、呃逆等症状。对于妊娠期恶心呕吐、慢性胃炎等疾病伴随的呕吐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建议采取温和刺激手法以避免不适感加剧。
4.利水消肿
中脘穴配合水分穴、三阴交穴等穴位可以起到健脾祛湿、行气利水的作用,进而达到利水消肿的目的。对于水肿、尿少等情况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需长期坚持艾灸上述穴位才能见效。
5.活血化瘀
中脘穴配伍天枢穴、三阴交穴等穴位可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消除体内淤血。对跌打损伤、痛经等引起的局部淤青或疼痛有一定缓解作用。施灸时应考虑个体差异调整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中脘穴艾灸时不宜空腹或过饱,以免引起不适反应。此外,若存在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艾灸,以确保安全有效。
66
2024-02-27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