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艾灸中脘穴的功效与作用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艾灸中脘穴具有消食导滞、温中和胃、降逆利水、疏肝和胃以及温补脾胃等功效与作用。由于中脘穴位于腹部,涉及胃肠功能,若存在消化系统疾病或其他相关症状,建议咨询医生后再进行艾灸。
1.消食导滞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通过艾灸中脘穴能够刺激到脾经、任脉等穴位,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而脾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当其功能受损时可能会导致食物积聚于体内无法及时消化吸收,从而引发上述不适症状。针对上述不适症状可通过调节脾胃运化功能来改善病情,缓解腹胀、腹泻等症状。
2.温中和胃
中脘穴属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胃肠的功能,因此艾灸此处可达到温中和胃的效果。对于因脾胃虚寒所致之呕吐、吞酸、呃逆等病症,可取本穴施以灸法以温中止呕。
3.降逆利水
中脘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具有调畅气机、通降腑气的作用,故而艾灸中脘穴能辅助治疗相关疾病。对于痰饮、悬饮等疾患所引起的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4.疏肝和胃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中央,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之一,经常对中脘穴进行按摩或艾灸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疏解肝胆郁结的问题。对于由情志不畅引起的心烦意乱、失眠多梦、食欲减退等情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5.温补脾胃
中脘穴属于足太阴脾经腧穴,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所以艾灸中脘穴有温补脾胃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所致之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病症,可取本穴施以艾灸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艾灸时应避免时间过长,以免引起皮肤灼伤。此外,若存在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则需谨慎进行艾灸,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66
2024-04-04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