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体温36.5°C,晚上体温37°C,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测量方法不对、环境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结核病等原因导致的。
1、正常现象
正常人体的体温是在36°C到37°C之间,早上体温36.5°C,晚上体温37°C,一般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过多担心,也不用进行特殊治疗。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苹果、猕猴桃、胡萝卜、西红柿等,适当进行运动,如慢跑、瑜伽、游泳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2、测量方法不对
如果在测量体温时,没有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到35°C以下,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出现体温偏高的情况。因此要注意使用体温计进行测量,以免出现误差。
3、环境因素
如果患者晚上处于温度比较低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体表的热量逐渐减少,从而出现早上体温偏低,而晚上体温偏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晚上睡觉时,需要做好保暖工作,以免受凉。
4、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自身免疫性损伤、碘摄入过少等原因导致。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以及分泌减少,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减慢,患者会出现体温偏低的情况,还会伴随乏力、畏寒、食欲减退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杆菌会导致机体出现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出现早上体温偏低,而晚上体温偏高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