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怎么治

郑永江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可采取抗感染治疗、铁剂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补充等措施进行治疗。
1.抗感染治疗
针对细菌性感染,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可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对于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导致的感冒,则需选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病原体生长繁殖来减少其对机体的损害,从而减轻贫血症状。此方法适用于由特定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贫血。当明确感染源后,应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以消除感染并改善贫血状况。
2.铁剂补充
口服硫酸亚铁片是常见的补铁方式,也可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注射液。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乏时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引起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可以纠正贫血状态。适用于因营养不良、慢性失血等原因导致的缺铁性贫血患者。
3.维生素B12和叶酸补充
维生素B12可通过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而叶酸则通常口服叶酸片。维生素B12和叶酸参与DNA合成,缺乏时会影响红细胞的正常发育,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补充这两种维生素有助于恢复造血功能。适用于由于饮食不均衡或吸收障碍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可能的致病微生物。同时,合理膳食,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摄入,如瘦肉、豆类等,有助于预防贫血的发生。
66
2024-07-08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