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小儿脊髓性肌萎缩到底是怎么得的

唐书生 儿内科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级甲等
咨询
小儿脊髓性肌萎缩可能是由基因突变、神经元退化、肌肉萎缩等引起的。
1.基因突变
小儿脊髓性肌萎缩是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基因突变导致的,这些突变影响了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和发育,进而影响到肌肉的控制和运动能力。基因治疗是针对该疾病的有效手段,如使用反义寡核苷酸来抑制异常基因表达,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复突变基因。例如,使用反义寡核苷酸可以减少异常基因的表达,从而缓解症状。
2.神经元退化
神经元退化是指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死亡或功能障碍,这会导致肌肉失去控制和运动能力,从而引起肌无力和萎缩。药物治疗如利鲁唑可以减缓神经元退化,延缓病情进展。例如,利鲁唑通过阻断谷氨酸受体来减少神经元损伤。
3.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是指由于神经元退化导致的肌肉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丧失,这会导致肌肉无力和萎缩。物理治疗如肌肉强化训练可以帮助改善肌肉萎缩,提高运动能力。例如,进行特定的肌肉强化练习可以增强受影响的肌肉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运动发育情况,并定期进行体检。建议进行肌电图、磁共振成像等检查以评估神经系统和肌肉状况。
2024-08-26 浏览29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