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区别在于发病原因不同、症状表现不同、治疗方式不同、预后不同、注意事项不同等方面。
1、发病原因不同
中枢性面瘫通常是由于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颅内感染等原因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瘫通常是由于外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所引起的。
2、症状表现不同
中枢性面瘫的患者会出现口角歪斜、讲话漏风、流涎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周围性面瘫的患者会出现口角歪斜、讲话漏风、流涎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
3、治疗方式不同
中枢性面瘫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理疗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
4、预后不同
中枢性面瘫的患者如果病情比较轻微,经过积极治疗后,一般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如口角歪斜、眼睛闭合不全等。
5、注意事项不同
中枢性面瘫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面部长期受冷风刺激,以免加重病情。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用眼过度,不要长时间熬夜,以免加重病情。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以免加重病情。患者还可以适当吃一点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牛奶、鱼肉等,有利于补充机体内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尽量避免吃辛辣刺激和油腻的食物。